> 安陆特色 > 安陆“非遗”文化

安陆“非遗”文化

朱绍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和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安陆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经过挖掘和整理,先后有5个项目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个项目列入孝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个项目列入安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

安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组织专班调查、走访、取证,进行资料收集、核实、整理工作,并及时申报。经过专家评审、上网公示,并征求省“非遗”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意见,安陆有5个项目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李白在安陆的民间传说

公元727年(唐开元十五年)至737年,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李白在安陆的民间故事家喻户晓,世代流传,从史料记载到民间口头语言艺术作品的形成,经历了历史记载、文人传播、方志传承和民间传说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仙子伴读”、“月夜写经”、“双桂劝学”、“梦笔生花”等一批代表作品。

李白传说大体分四类:一是情感类。李白与许氏婚后,生活在白兆山,生儿育女,吟诗作赋。他们的爱情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主要有“仙子伴读”、“下马桩”、“石榴裙”等。二是勤学类。李白天资聪慧、刻苦学习在民间广为传诵,流传的故事有“笔头生花”、“双桂劝学”、“灯盏窝“、“月夜写经”等。三是性情类。反映李白行侠仗义、机智聪慧和浪漫飘逸个性的故事有“晒经坡”、“飞笔成字”等。四是山水类。李白《山中问答》、《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描绘了安陆白兆山的秀美风光。“车盖亭“、“太白林”讲述了李白钟情安陆山水的故事。此外,围绕李白在安陆的遗址遗迹也流传众多民间传说。《李白在安陆的民间传说》经过整理,在列入孝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2009年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麒狮舞

麒狮舞流传于涢水两岸的府城、烟店一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舞蹈,由当地人民世代沿袭、传承、演变而来,和其它吉祥祈福、求雨祭祀、劳作助兴等民间舞蹈一样,属于民间广场艺术,是安陆独有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从明代流传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麒麟是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动物,安陆以麒麟、狮子形象用于舞蹈,表达吉祥喜庆之意。麒狮舞一般由6人表演,2人合扮麒麟,2人合扮狮子,2人各持绣球戏逗麒麟和狮子。击乐伴奏,曲牌由“杀界头”、“杀界”、“圆场”组成。舞蹈有理胡须、咬痒、打滚、吐字、蹬绣球、吞绣球、睡觉等14种基本动作。为了抢救保护这一群众喜爱、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2011年,“麒狮舞”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松花皮蛋制作技艺

皮蛋是我国传统的风味蛋制品,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的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有相关记载。明清时期,德安府所在的安陆是鄂中一带的皮蛋产销中心。安陆地处丘陵山地与江汉平原交汇地带,悠悠涢水纵贯南北,溪流塘堰星罗棋布,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养鸭习惯。农家为使富余的鸭蛋保存较长时间,不断摸索既可长期保鲜、又可提高经济价值的皮蛋制作技艺。数百年来,安陆松花皮蛋享誉一方。现在,安陆更是全国最大的蛋品加工基地。湖北神丹健康食品公司传承和发掘安陆流传已久的松花皮蛋生产技艺,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配方和生产工艺,生产的无铅皮蛋输往20多个国家及地区。2010年,“安陆松花皮蛋制作技艺”列入安陆市“非物质保护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1月,“安陆松花皮蛋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汉东书院的传说

清道光《安陆县志》记载:“汉东书院在府城内,乾隆三十二年建……自碧霞书院即废,国朝以来一建于金泉寺,再建于四状元里……”汉东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初创于府城内,后先后复建于金泉寺、四状元里、紫金台等地。乾隆三十八年(1773)德安知府罗暹春、嘉庆十七年(1812)知府李世治、道光六年(1826)知府定保等都曾捐赠膏火银助学,重修汉东书院。道光十八年(1838)县人李承堂捐银,知府方庆重葺,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燹。同治元年(1862)知府吉尔哈春移建于晚香亭旧址。

汉东书院于光绪末年(1901)改名德安府中学堂。1912年,民国政府接管,先后改名湖北省第五区汉东中学、省立第八中学、第十中学、省立安陆初级中学、安陆县德安镇中心国民学校、吉阳镇中心国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该校先后更名安陆城关区完全小学、安陆县立第一小学、安陆县城关小学、安陆县城关第二小学,现为安陆市紫金路小学。从汉东书院到紫金路小学,该校连续办学240余年,可谓鄂中地域教育发展的“活标本”。1981年,该校被安陆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汉东书院在数百年历程中,衍生了大量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大致分为四个类型:一是以书院遗址遗迹为载体的故事;二是书院真人真事的传奇性加工;三是由书院人物轶事引发出的民俗典故;四是经过人们艺术加工,借用鬼狐神妖,增加神秘性和趣味性,宣传书院的育人思想。这些传说,不但在安陆广为流传,而且随着汉东书院历史人物的脚步,流传到台湾、香港等地区,甚至传播到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地,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2009年,“汉东书院的传说”列入孝感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11月,“汉东书院的传说”列入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大唐竹马

“大唐竹马”俗称“跑竹马”,始创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流传于雷公镇一带,外传于相邻的王义贞镇、木梓乡和京山县部分地区,是当地民间重大节庆集会或婚丧嫁娶等活动时,在村塆平坦场地进行表演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手法上,大唐竹马融美术、音乐、文学、舞蹈、武术、杂技、演唱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人们既可从中享受打击乐的节奏快感,也可欣赏优美的民间音乐和表演者的精湛技艺;表演者还可强身健体。大唐竹马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2013年11月列入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安陆市级“非遗”项目

(一)钱冲银杏传说

安陆钱冲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银杏文化深深植根于这片沃土,民间传说题材广泛,经过千百年提炼积累,口头文学作品代代相传,留下不胜枚举的典故传说。经搜集整理的与银杏有关的传说故事有26篇。2010年,安陆钱冲银杏传说列入安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钱冲银杏传说的内容:一是与古银杏来历有关的传说故事。第四纪冰川期,地球上绝大多数动植物灭绝,银杏在欧美等地消失,只有中国零星地区少量幸存。古银杏在安陆钱冲茂盛生长,有其偶然性和传奇性,由此产生钱冲银杏传说中的“观音菩萨送白果”、“果子狸传播白果”、“白果多栽多享福”等传说。此外,对钱冲那些标志性的千年古银杏,每棵树都附着动听的民间传说,如日寇烧不死的空腹奇树“虚怀若谷”、天雷劈不断的半边古银杏“忠心耿耿”、长寿奇树“银杏树王”、传说唐代尉迟敬德栽下的银杏雄树“八面威风”、国母河边殉情长出鸳鸯银杏的故事等。二是与钱冲历史文化有关的民间传说,如“钱冲得名来历”、“王仙芝白果治病破唐军”、“钱冲山泉的来历”、“药白果的故事”、“蜜蜂寨与岳飞抗金”、“陈友谅与国母河”、“朱元璋与胜利垱”、“刘伯温巧计退敌兵”、“孙侍郎贪赃绝子孙”等故事。三是与新四军五师有关的红色故事,如“银杏树下发通电”、“银杏炖汤救伤员”、“李司令(李先念)装犁”、“陈大姐(陈少敏)识奸细”、“新四军修爱民堤”、“百姓送来银杏鲫鱼汤”、“白果蒸鸭待亲人”、“陈裁缝吐血报信退日寇”等,表现了新四军五师浴血抗日的动人事迹和钱冲人民群众对新四军五师战士的鱼水深情。四是与钱冲当地的银杏民俗、风情风物有关的传说故事,如“银杏纹身的故事”、“银杏地梁要先架”、“银杏桌子要坐首席”、“银树砍不得”、“银杏断枝要死人”、“烧蔸子火的故事”等,多以保护银杏为主题。五是与钱冲风景名胜有关的故事,如“金牛石门的故事”、“蜜蜂寨的故事”、“积善庵的故事”、“月亮洞的故事”、“铁拐李镇恶龙造成银杏奇树的故事”、“周家祠堂铸钟不响的故事”、“牛魔王与牛角尖山的故事”、“张果老与张家垴的来历”等,反映钱冲奇幻多姿、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

(二)宋朝才子宋祁的传说故事

宋祁和其兄宋庠中状元、任宰相的故事千古以来,安陆人民津津乐道,由此衍生宋朝才子宋祁的民间故事传说,在古城安陆及巡店、辛榨等乡镇众口流传,传承不绝。宋祁的传说故事以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红杏尚书”宋祁的生平经历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宋祁及其兄长宋庠的传奇人生经历、文人传说,通过演绎、渲染宋祁勤学苦读、聪明过人、诙谐有趣的生活轶事,歌颂名人、激励后人。宋祁民间传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一是文人风雅故事,《“红杏尚书”的来历》、《宋祁作词得宫女》等。二是诗文才情故事,如《兄弟双状元的故事》、《天下第二才子的故事》等。三是安陆风物故事,如《状元酥油的来历》等。2010年,“宋朝才子宋祁的传说故事”列入安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安陆方言评书

安陆方言评书是安陆民间深受欢迎的曲艺艺术形式,主要流行于安陆及相邻的云梦、应城、京山、广水等地乡村。安陆方言评书的产生,有赖于安陆深厚的文化底蕴。安陆地处鄂中腹地,悠悠涢水纵贯全境,东邻孝昌,西接京山,北界广水、随州,南与云梦、应城接壤,千百年来一直是安陆郡、安州以及德安府治所,是鄂中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陆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为安陆方言评书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沃土。安陆民间说书艺术是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华,汇集了安陆民间智慧,既是历代评书艺人的心血结晶,也是群众性的艺术创作成果。

从曲目看,安陆民间说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道德教化,传承“孝”道,如辛德景创作的《孝子董永》、《黄香温枕》、《不孝子遭雷劈》等故事。二是神话传说,以传统神话故事加以敷衍或以风俗习惯为素材进行再加工,如辛德景说讲的《祖先来自麻城筷子街》、《阎王怕狠人》、《霍山麻子盘客人》、《请七姐》以及《封神榜》、《西游记》、《沉香救母》等故事。三是名人轶事,以历史上本地名人逸事、名胜来历为素材和源头,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说书脚本,如《孔子与晒书台》、《文曲星赐书出天才状元宋祁兄弟》、《李白月夜写经书》、《李白升天》等。四是幽默讽刺,对民间幽默风趣故事加以艺术加工,如《三女婿拜寿》、《田老粗难住众秀才》、《王道士撞鬼》、《郑麻子看相》、《巧骂大汉奸》等。五是励志劝善,劝人向上,以优化民间风气,如辛德景表演的《贵平学艺》、《许兆椿中进士》等。2010年,安陆方言评书列入安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德安府布

安陆土布生产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安陆已出现纺织业。距今4700年的夏家寨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大量的陶纺轮等纺织器具。隋唐时期,安陆民间纺织业兴盛。史载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命将征辽东,安州人彭逋请出布五千段,以资征人。上喜之,比汉之卜式,拜宣议郎”。唐高宗时,安州安陆县“彭氏以殖货见称。有彭志筠,显庆中,上表请以家绢布二万段助军。诏受其绢万疋,特授奉议郎,仍布告天下”。唐代,安陆土布是钦定贡品。《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安陆土贡主要有“青纻布,糟笋,瓜。”明清时期,棉花栽培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棉布生产迅速发展。横跨江、汉的德安府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为土布生产的一大中心。

所谓府布,即以安陆为主要产地的农家手工自织土布,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汗、冬暖夏凉、经久耐穿的特点,广受民间欢迎。民国以前,湖广德安府辖安陆、云梦、应城、应山、孝感五县以及随州。由于府治设在安陆,人们习惯称安陆为德安府。以安陆为中心所产的农家自织土布也就称为府布。府布以结实耐穿、绵厚温软的特点,深受北方民众喜爱,远销晋、陕、甘、冀、内蒙古以及关东一带。因德安府销路广,一度属汉阳府管辖的孝感等地依照府布规格织就的民间土布,也冠以“德安府布”印记,冒充府布行销口外、关外。2010年,安陆市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德安府布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其他列入孝感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安陆水墨漫画;安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还有陈规与长杆火枪、阚公水车、黑驴三犟、安陆楚剧、安陆皮影、涢酒古法酿造工艺、吉阳糖蒜制作技艺、唐宋白花菜制作工艺、赵婆晦豆腐制作工艺、安陆传统民间歌谣、安陆地名传说、安陆民间器乐、民间游戏、安陆民俗等。

安陆“非遗”文化: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